外观
Chapter 4 线性方程组
约 6790 字大约 23 分钟
2025-09-30
Part 1 矩阵的秩
定义1:设 A 为 m×n 阶矩阵,
A=α1α2⋮αmA=(β1,β2,…,βn)
称 {α1,α2,…,αm} 的秩为 A 的行秩; 称 {β1,β2,…,βn} 的秩为 A 的列秩。
命题2:矩阵的行秩、列秩在初等变换下不改变。
证明:
下面只证列秩在初等列变换下不变,行秩的证明完全类似。
记 rc(A)=r{β1,β2,…,βn} 为 A 的列秩。
1° 先证 rc(A) 在初等变换下不变,记 Q 为初等阵。
(I)
APij=(β1,…,βj,…,βi,…,βn)
(II)
APi(c)=(β1,…,cβi,…,βn)(c=0)
(III)
ATji(c)=(β1,…,βi,…,βj+cβi,…,βn)
关键观察:
AQ 的列向量都是 A 的列向量的线性组合。
反之,A=(AQ)Q−1,所以 A 的列向量也是 AQ 的列向量的线性组合。
⇒A 的列向量组与 AQ 的列向量组等价
⇒rc(A)=rc(AQ) ✅
2° 再证 rc(A) 在初等行变换下不改变。
引理:设 Am×n=(β1,β2,…,βn) 为列分块,Q 为 m 阶非异阵(可逆矩阵), 若 {βi1,βi2,…,βir} 是 A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,则 {Qβi1,Qβi2,…,Qβir} 是 QA=(Qβ1,Qβ2,…,Qβn)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。
第一步:先证 Qβi1,…,Qβir 线性无关。
设:
λ1Qβi1+λ2Qβi2+⋯+λrQβir=0
⇒Q(λ1βi1+⋯+λrβir)=0
由于 Q 可逆 ⇒Q−1 存在,两边左乘 Q−1 得:
λ1βi1+⋯+λrβir=0
但 {βi1,…,βir} 线性无关 ⇒λ1=⋯=λr=0
⇒Qβi1,…,Qβir 线性无关 ✅
第二步:再证 Qβj 都是 Qβi1,…,Qβir 的线性组合。
由 βj 是 A 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可知:
βj=μ1βi1+μ2βi2+⋯+μrβir
两边左乘 Q 得:
Qβj=μ1Qβi1+⋯+μrQβir
⇒Qβj 是 Qβi1,…,Qβir 的线性组合 ✅
⇒Qβj=μ1Qβi1+μ2Qβi2+⋯+μrQβir,∀1≤j≤n
结论:
{Qβi1,…,Qβir} 是 QA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,即为基。
因此,rc(QA)=rc(A),故列秩在初等行变换下不变。
引理:初等行变换保持矩阵列向量极大无关组的列指标。
说明:在引理中令 Q 为初等阵,从而可得:
rc(QA)=rc(A)=r
若 A=0,则 QA=0,此时 rc(QA)=rc(A)=0
定理3:矩阵的行秩 = 列秩
证明:设 Am×n 相抵于标准形:
B=(Ir000)
由命题2知:
- A 的行秩 = B 的行秩 = r
- A 的列秩 = B 的列秩 = r
⇒A 的行秩 = 列秩 = r ✅
命题3:设 A∈Mm×n(K),则 r(A)=r(AT)
证明:r(A)=A 的行秩 = A 的列秩 = r(AT) ✅
推论4:设 A∈Mm×n(K),则 r(A)=r(AT)
注:这是定理3与命题3的直接推论。
推论5:设 A∈Mm×n(K),P 为 m 阶非异阵,Q 为 n 阶非异阵,则
r(PAQ)=r(A)
证明:
PAQ=P1⋯PkAQ1⋯Qs,Pi,Qj
为初等矩阵,由命题2(初等变换不改变秩),逐次应用可得:
r(PAQ)=r(A)
推论6:设 A∈Mm×n(K),r=r(A),则存在非异阵 P∈Mm(K),Q∈Mn(K),使得
PAQ=(Ir000)
注:这是矩阵相抵标准形的存在性结论。
推论7:设 A,B∈Mm×n(K),则
A∼B⟺r(A)=r(B)
充分性:设 r(A)=r(B)=r,则
A∼[Ir000]
B∼[Ir000]
⇒A∼B ✅
必要性:若 A∼B,则 A 可通过初等变换变为 B,由命题2知 r(A)=r(B) ✅
定义 (满秩矩阵):设 A∈Mm×n(K),
- 若 r(A)=m⟺m 个行向量线性无关 ⇒ 称 A 为行满秩阵
- 若 r(A)=n⟺n 个列向量线性无关 ⇒ 称 A 为列满秩阵
设 A∈Mn(K),若 r(A)=n⟺n 个行向量/列向量线性无关 ⇒ 称 A 为满秩阵
推论8:设 A∈Mn(K),则 A 非异 ⟺A 满秩
充分性:r(A)=n⇒ 由推论6 ⇒A∼In⇒A 非异 ✅
必要性:若 A 非异 ⇒A=A⋅In⇒ 由推论5 ⇒r(A)=r(In)=n ✅
引理9:设 A 为阶梯形矩阵,ak1,ak2,…,akr 为 A 的阶梯点,则 r(A)=r= 非零行个数,且阶梯点所在列向量构成 A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。
命题:设 r(A)=r,A=(β1,β2,…,βn),若 {βi1,…,βir}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:
- βi1,…,βir 线性无关;
- βj 是 βi1,…,βir 的线性组合(对所有 j),
则 {βi1,…,βir} 是 A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。
由引理9可知,阶梯点所在列是 A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
重要
P1:求矩阵 A 的秩及列向量极大无关组的方法
(1) 用行变换将 A 化为阶梯形矩阵 B,设 bk1,bk2,…,bkr 为 B 的阶梯点;
(2) r(A)=r(B)=B 的非零行个数 =r;
(3) A=(β1,…,βn) 的极大无关组为:
{αk1,αk2,…,αkr}
即对应于阶梯点所在列的原向量。
P2:行、列向量组的秩的计算及线性关系的判定
(1) 将行、列向量排成一个矩阵 A,用 P1 方法 求出 r(A),即为该向量组的秩;
(2) 若 r(A)= 向量个数 ⇒ 向量线性无关;若 r(A)< 向量个数 ⇒ 向量线性相关。
P3:求行、列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方法
(1) 将行、列向量按照列向量排成矩阵 A;
(2) 按照 P1 方法 求出 A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;⇒ 从而可得原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。
定理10:设 A∈Mm×n(K),则 r(A)=r⟺ 存在一个 r 阶子式不等于零,且所有 r+1 阶子式全为零
必要性:设 r(A)=r
⇒A 的行秩 = r⇒ 存在 r 行线性无关
不妨设前 r 行线性无关。记 A=(α1,α2,…,αm),行分块。
令
B=α1α2⋮αr
,则 r(B)=r(行秩)
⇒B 的列秩 = r⇒ 前 r 列线性无关
构造矩阵:
C=αi1αj1⋮αk1αi2αj2⋮αk2⋯⋯⋱⋯αirαjr⋮αkr⇒r(C)=r
即 C 为满秩矩阵 ⇒ ∣C∣=0
故存在一个 r 阶子式非零。
再证所有 r+1 阶子式为零:
任取 r+1 阶子式 A(1122⋯⋯rj),其中 j>r
令
A′=α1α2⋮αr+1
因为 r(A)=r ⇒ α1,…,αr+1 线性相关
设 α=(α1,…,αn)∈Kn,且 Tr+1α=(α1,…,αr)
⇒Tr+1α1,Tr+1α2,…,Tr+1αr+1 线性相关
⇒ 所有 r+1 阶子式为零 ✅
Tr+1α1Tr+1α2⋮Tr+1αr+1=αi1αj1⋮αk1αi2αj2⋮αk2⋯⋯⋱⋯αir+1αjr+1⋮αkr+1
不满秩
⇒A(1122⋯⋯r+1j+1)=∣C∣=0
充分性:
由 r+1 阶子式全为零,以及 Laplace 定理,可证明 A 的任一大于 r 阶子式全为 0。
设 r(A)=t,则由必要性 ⇒A 有一个 t 阶子式 =0,且所有 t+1 阶子式全为 0。
- 若 t>r,则存在一个 t 阶子式 =0,但 t>r,与“所有 r+1 阶子式为 0”矛盾!
- 若 t<r,则存在一个 r 阶子式 =0,但 r>t,与“所有 t+1 阶子式为 0”矛盾!
故 t=r⇒r(A)=r ✅
例1:设 C=[AOOB],则
r(C)=r(A)+r(B)
设 P1,P2,Q1,Q2 为非异阵,使得
P1AQ1=[Ir1OOO],P2BQ2=[Ir2OOO]
构造:
[P1OOP2][AOOB][Q1OOQ2]=[P1AQ1OOP2BQ2]=Ir1OOOOOOOOOIr2OOOOO→Ir1OOOOOOOOOIr2OOOOO
即化为对角块形式,非零行数为 r1+r2
⇒r(C)=r1+r2=r(A)+r(B) ✅
性质:矩阵乘以非异阵,秩不改变 ⇒ 分块矩阵在分块初等变换下,秩不变
例2:设 C=[AODB] 或 [ADOB],则
r(C)≥r(A)+r(B)
证明(以第一种为例):
[P1OOP2][AODB][Q1OOQ2]=[P1AQ1OP1DQ2P2BQ2]=Ir1OOOOOOO0OIr2O0D22OO→Ir1OOOOD22OOOOIr2OOOOO
进一步化简得:
[Ir1OD12Ir2]
(通过列变换消元)
⇒r(C)=r1+r2=r(A)+r(B)
注:若 D=0,则 r(C)=r(A)+r(B);否则可能更大,但至少等于。
所以一般有:
r(C)≥r(A)+r(B)
当且仅当 A=0 时等号成立 ⟺ 矩阵方程 AX+YB=0 有解 ⟺D=0
例3(秩的降阶公式)设 M=(ACBD),则:
(1) 若 A 非异,则
r(M)=r(A)+r(D−CA−1B)
(2) 若 D 非异,则
r(M)=r(D)+r(A−BD−1C)
(3) 若 A,D 均非异,则
r(A)+r(D−CA−1B)=r(D)+r(A−BD−1C)
证明:只需证 (1) 即可。
对分块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:
(ACBD)⟶−CA−1(A0BD−CA−1B)⟶(In0A−1BD−CA−1B)→(In0OD−CA−1B)
由 例1 得:
r(M)=r(A)+r(D−CA−1B)
例4:设 A 为 n 阶方阵,则
A=A2⟺r(A)+r(In−A)=n
通过初等变换能够推出:
⇒rank[AOOIn−A]=rank[A−A2OOIn]
根据例一,我们能得到结论:
r(A)+r(In−A)=r(A−A2)+r(In)
充分性:
r(A−A2)=0⇒A=A2
必要性:
A2=A⇒r(A−A2)=0
推出等式成立.
定理11 (Sylvester 不等式):设 A∈Mm×n(K) , B∈Mn×p(K),则
r(A)+r(B)−n≤r(AB)≤min{r(A),r(B)}
证明:
第一步:先证 r(AB)≤r(B)
令 B=(β1,β2,…,βp),设 {βi1,…,βir} 是 B 的列向量极大无关组。
断言:AB 的每一列是 Aβi1,…,Aβir 的线性组合。
因为:
∀j≤p,βj=λ1βi1+⋯+λrβir⇒Aβj=λ1Aβi1+⋯+λrAβir
⇒AB=(Aβ1,…,Aβp) 的每一列都可由 {Aβi1,…,Aβir} 线性表示
⇒r(AB)≤r ⇒ r(AB)≤r(B)
同理,r(AB)=r(BA)≤r(A)
⇒r(AB)≤min{r(A),r(B)} ✅
再证 Sylvester 不等式(下界):
构造分块矩阵:
(AInOB)→(OInABB)→(OInABO)→(ABOOIn)
即通过初等变换得到:
(ABOOIn)⇒r((AInOB))=r(AB)+n
另一方面,该矩阵的秩满足:
r((AInOB))≥r(A)+r(B)
⇒r(AB)+n≥r(A)+r(B)
⇒r(AB)≥r(A)+r(B)−n
Part 2 子空间
定义1:设 Vk 是线性空间,V0 是 V 的非空子集。若对任意 α,β∈V0,k∈K,有:
α+β∈V0,kα∈V0
则称 V0 为 V 的线性子空间,简称子空间。
引理2:V0 在 V 的加法和数乘下构成了 K 上的线性空间。
性质:
对任意 α1,α2,⋯,αm∈V0,λ1,λ2,⋯,λm∈K,
⇒λ1α1+λ2α2+⋯+λmαm∈V0
特殊子空间:
Vk:线性空间; {0v}:零子空间 → 约定 dim=0 ;V:全子空间 ({0v}, V 称为平凡子空间)
引理:设 V0 是 n 维线性空间 V 的子空间,则
0≤dimV0≤dimV
进一步,若 V0 是非平凡子空间,则取严格不等号。
证明:
设 V0 为 V 的非零子空间,记 dimV0=m,取 V0 的一组基 {e1,e2,⋯,em},从而 e1,⋯,em 是 V 中线性无关的向量。
由基扩张定理:
⇒ 可将 {e1,⋯,em} 扩张为 V 的一组基 {e1,⋯,em,em+1,⋯,en} .
⇒0≤dimV0=m≤n=dimV
下证:若 dimV0=dimV=n,则 V0=V
① 取 V0 的基 {e1,e2,⋯,en},从而 e1,⋯,en 是 V 中线性无关的向量。
又 dimV=n, ⇒{e1,⋯,en} 也是 V 的一组基。
对任意 α∈V,有
α=λ1e1+⋯+λnen∈V0⇒V0=V
定义 + 命题2:设 V1,V2 是 V 的子空间。
- 交空间:V1∩V2={α∣α∈V1, α∈V2}
- 和空间:V1+V2={α+β∣α∈V1, β∈V2}
则 V1∩V2、V1+V2 都是 V 的子空间。
证明:
V1∩V2 是子空间:设 α,β∈V1∩V2 ⇒
α+β∈V1, α+β∈V2⇒α+β∈V1∩V2
k∈K, kα∈V1, kα∈V2⇒kα∈V1∩V2
⇒V1∩V2 是子空间。
V1+V2 是子空间:设 α,β∈V1+V2,即
α=α1+α2, α1∈V1, α2∈V2β=β1+β2, β1∈V1, β2∈V2
则:
α+β=(α1+β1)+(α2+β2)∈V1+V2
k∈K, kα=kα1+kα2∈V1+V2
⇒V1+V2 是子空间。
设 V=R3,
- V1= x轴, V2= y轴, V3= z轴
定义平面:
- V12=xy 平面,V13=xz 平面,V23=yz 平面
则:
V12∩V13=V1,V12∩V23=V2,V13∩V23=V3
和空间:
V1+V2=V12,V1+V3=V13,V2+V3=V23
V1+V23=V=R3,V1+V2+V3=R3
推广:设 V1,V2,⋯,Vm 是 V 的子空间,则:
交空间:
V1∩V2∩⋯∩Vm
和空间:
V1+V2+⋯+Vm={α1+α2+⋯+αm∣αi∈Vi}
定义3:设 S 是 V 的非空子集,记 L(S) 为 S 中向量所有可能的线性组合构成的集合,即:
L(S)=⎩⎨⎧λ1α1+λ2α2+⋯+λmαmλ1,⋯,λm∈Kα1,⋯,αm∈Sm≥0⎭⎬⎫
易证:L(S) 在加法和数乘下封闭,从而是 V 的子空间,称为由 S 生成(张成)的子空间。
命题4:设 S 是线性空间 V 的非空子集,记 L(S) 为由 S 张成的子空间,则:
- L(S) 是包含 S 的 最小子空间;
- 若 S 存在极大线性无关组 {α1,α2,⋯,αr},则 L(S)=L(α1,α2,⋯,αr),且 {α1,⋯,αr} 是 L(S) 的一组基,从而 dimL(S)=r=r(S).
证明:
(1) L(S)≥S,任取子空间 V0≥S。 对任意 α∈L(S),有
α=λ1α1+λ2α2+⋯+λmαm,αi∈S⇒αi∈V0⇒α∈V0
⇒L(S)≤V0
(2)
L(S)→linearS→linear{α1,α2,⋯,αr}
⇒L(S)=L(α1,α2,⋯,αr)
又 α1,⋯,αr 线性无关 ⇒ 是 L(S) 的一组基
⇒dimL(S)=r=r(S)
/example/ 设 V1,V2 是 V 的子空间,则
L(V1∪V2)=V1+V2
证明:
任取 α∈V1+V2,即 α=α1+α2,α1∈V1,α2∈V2
⇒α1∈V1∪V2,α2∈V1∪V2
⇒α∈L(V1∪V2)
另一方面:
V1⊆V1+V2,α1∈V1⇒α1=α1+0∈V1+V2
V2⊆V1+V2,α2∈V2⇒α2=0+α2∈V1+V2
⇒V1∪V2⊆V1+V2
⇒L(V1∪V2)⊆V1+V2
结合得:
L(V1∪V2)=V1+V2
推广:若 V1,⋯,Vm 是子空间,则
L(V1∪⋯∪Vm)=V1+⋯+Vm
定理6(维数公式):设 V1,V2 是 V 的子空间,则
dim(V1+V2)=dimV1+dimV2−dim(V1∩V2)
证明:
取 V1∩V2 的一组基 {α1,⋯,αr},记 r=dim(V1∩V2)。
将该基扩充为 V1 的基:
{α1,⋯,αr,β1,⋯,βm−r}
将该基扩充为 V2 的基:
{α1,⋯,αr,γ1,⋯,γn−r}
要证:
{α1,⋯,αr,β1,⋯,βm−r,γ1,⋯,γn−r}
是 V1+V2 的一组基。
任取 ν∈V1+V2,则 ν=ν1+ν2,ν1∈V1,ν2∈V2
ν1={α1,⋯,αr,β1,⋯,βm−r}ν2={α1,⋯,αr,γ1,⋯,γn−r}
考虑线性组合:
λ1α1+⋯+λrαr+μ1β1+⋯+μm−rβm−r+k1γ1+⋯+kn−rγn−r=0
将前两部分归入 V1,后一部分归入 V2:
λ1α1+⋯+λrαr+μ1β1+⋯+μm−rβm−r∈V1=−(k1γ1+⋯+kn−rγn−r)∈V2
⇒ 上面两组向量 ∈V1∩V2
又因 {α1,⋯,αr} 是 V1∩V2 的基,故存在 t1,⋯,tr 使得:
=t1α1+⋯+trαr⇒k1γ1+⋯+kn−rγn−r+t1α1+⋯+trαr=0⇒k1=⋯=kn−r=t1=⋯=tr=0
代回得:
λ1α1+⋯+λrαr+μ1β1+⋯+μm−rβm−r=0⇒λ1=⋯=λr=μ1=⋯=μm−r=0
当 V1∩V2=O={0} .
dim(V1+V2)=dimV1+dimV2
定义7:设 V1,⋯,Vm 是 V 的子空间,若对任意 i=1,⋯,m,
Vi∩(V1+⋯+Vi−1+Vi+1+⋯+Vm)={0}
成立,则称 V1+V2+⋯+Vm 为 直和,记为:
V1⊕V2⊕⋯⊕Vm
注意:两两相交为零不能保证直和!
定理8:设 V1,⋯,Vm 是 V 的子空间,令 V0=V1+V2+⋯+Vm,则以下条件等价:
V0=V1⊕V2⊕⋯⊕Vm;
对任意 i=1,⋯,m,
Vi∩(V1+⋯+Vi−1+Vi+1+⋯+Vm)={0}
dim(V1+⋯+Vm)=dimV1+⋯+dimVm;
Vi 的一组基可拼成 V0 的一组基;
分块表示唯一:
if u=u1+u2+⋯+um,ui∈Vi
⇒ui 唯一
特别地,零向量的分块表示唯一:
0=u1+u2+⋯+um,ui∈Vi⇒ui=0, ∀i
Part 3 线性方程组的解
定理1(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)—— 解的判定定理
考虑线性方程组:
⎩⎨⎧a11x1+a12x2+⋯+a1nxn=b1a21x1+a22x2+⋯+a2nxn=b2⋮am1x1+am2x2+⋯+amnxn=bm(*)
记为:
系数矩阵
A=(aij)m×n
未知向量
x=x1x2⋮xn
常数项
β=b1b2⋮bm
增广矩阵
A=(A∣β)
(∗) 有解 ⟺r(A)=r(A)
且进一步有:
- 若 r(A)=r(A)=n,则 (∗) 有唯一解;
- 若 r(A)=r(A)<n,则 (∗) 有无穷多解;
- 若 r(A)=r(A),则 (∗) 无解,此时 r(A)=r(A)+1
证明:先证明 (*) 有解 ⇔r(A)=r(Aβ) 。
证明:列分块 A=(α1,α2,⋯,αn)
Ax=β⇔x1α1+x2α2+⋯+xnαn=β
(*) 有解 ⇔β 是 α1,α2,⋯,αn 的线性组合。
必要性 设 (x) 有解,则 β 是 α1,⋯,αn 的线性组合。
设 {α1,⋯,αn} 是 A 列向量的一个极大无关组, r=r(A) 。
从而 β 是 α1,⋯,αr 的线性组合,于是 {α1,⋯,αr} 是 Aβ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。
从而 r(Aβ)=r=r(A)
充分性 设 r(A)=r(Aβ)=r , {α1,⋯,αr} 是 A 列向量的一个极大无关组。
从而 α1,⋯,αr 是 A 列向量中线性无关的 r 个向量,又 r(Aβ)=r 。
从而 {α1,⋯,αr} 也是 Aβ 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,于是 β 是 α1,⋯,αr 的线性组合,也是 α1,⋯,αn 的线性组合,从而 (*) 有解。
若 r(A)=r(Aβ)=n ,则 α1,⋯,αn 线性无关。
由前定理可知, β 表示为 α1,⋯,αn 的线性组合是唯一的,则 (x) 有唯一解。
若 r(A)=r(Aβ)<n ,则 α1,α2,⋯,αr 线性相关。
∃ 不全为0的数 c1,c2,⋯,cn∈k ,使得
0=c1α1+c2α2+⋯+cnαn⋯(1)
(*) 有解, ∃k1,k2,⋯,kn∈k ,使得
β=k1α1+k2α2+⋯+knαn⋯(2)
(1)xR+(2):β=(k1+k1c1)α1+⋯+(kn+kncn)αn
解得:
x1=k1+k1c1,⋯,xn=kn+kncn,∀k∈k
⇒ (*) 有无穷多组解。
定理2:设 Y 是 Ax=β 的一个解(称为特解),则 α 是 Ax=β 的解 ⇔α−Y 是相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 Ax=0 的解。
证明:
⇒A(α−Y)=Aα−AY=β−β=0
⇐0=A(α−Y)=Aα−AY=Aα−β=0
即 Aα=β , α 是 Ax=β 的解。
下面考虑齐次线性方程组 Ax=0⋯(∗∗)
r(A)=r(A∣0)=r(A)⇒(∗∗) 有解,平凡解零解。
令 VA={x∈kn∣Ax=0} (**) 的解集。
断言 VA 是 kn 的线性子空间。
∀α,β∈VA ,即
Aα=Aβ=0⇒A(α+β)=0⇒α+β∈VA
∀k∈k,A(kα)=k(Aα)=0⇒kα∈VA
定理3 (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定理):设 r(A)=r ,则 VA 是 kn 的 n−r 维子空间,从而有一组基 η1,η2,⋯,ηn−r 使得 Ax=0 的所有解都是 η1,η2,⋯,ηn−r 的线性组合,称为 (∗) 的基础解系。
证明:这些对 (∗) 在同解的基础上进行行初等变换 ⇔ 对 A 实施初等行变换。
由行初等变换可将 A 行向量的极大无关组调到前 r 行,
不妨 A=(α1,α2,⋯,αr) 是 A 行向量的极大无关组。
通过第三类行变换 A→(α1,α2,⋯,αr,0,⋯,0) 令 A=(α1,α2,⋯,αr)
r(A)=r 在列分列对换的情形下(等价于未知数对换)
不妨设 A 的列向量的极大无关组为前 r 列:
A=(b1,b2),r(B2)=r, 从而 B 非零
A=(b1,b2) 行变换 →(Ir,C)
总之, A 通过初等行变换及列对换可变为如下 R 阶
A→(Ir0C0),C=(cij)r×(n−r)
从而 (∗) 与下列方程组同解:
⎩⎨⎧x1+c11xn−r+1+⋯+c1rxn=0x2+c21xn−r+1+⋯+c2rxn=0⋮xr+cr1xn−r+1+⋯+crrxn=0
令
xr+1=1,xn+2=⋯=xn=0,η1=−c1,r+1−c2,r+1⋮−cn,r+11
令
xr+2=1,xr+3=⋯=xn=0,η2=−c1,r+2−c2,r+2⋮−cn,r+201
⋯ ,令
xn=1,xr+2=⋯=xn−1=0,ηn−r=−c1,n−c2,n⋮−cn,n0⋮01
断言: {η1,η2,⋯,ηn−r} 是 (#) 的解空间的一组基。
令 x1+λr+1xr+1+⋯+λnxn=0⇒λ1=λ2=⋯=λn−r=0
任取 (#) 的解 η=(a1,a2,⋯,an)
η=a1a2⋮an=−c1,r+1ar+1−⋯−c1,nan−c2,r+1ar+1−⋯−c2,nan⋮−cn,r+1ar+1−⋯−cn,nan=ar+1η1+ar+2η2+⋯+anηn−r
于是, {η1,η2,⋯,ηn−r} 也是 (x) 解空间的一组基 (基础解系)
从而 dimVA=n−r=n−r(A)
定理4 (结构定理) 设 r(A)=r(A)=r ,r 是 (*) 的解。 {η1,η2,⋯,ηn−r} 是相伴齐次线性方程组 (#) 的基础解系,则 AX=β 的通解为
r+k1η1+k2η2+⋯+kn−rηn−r,ki∈k
证明:任取 AX=β 的解 α
引理2 ⇒α−Y 是 AX=0 的解
定理3
⇒α−Y=k1η1+k2η2+⋯+kn−rηn−r
⇒α=Y+k1η1+k2η2+⋯+kn−rηn−r
线性方程组 AX=β 的求解方法
(1) 通过初等行变换将增广矩阵 A=(A:β) 变为阶梯形,判断 r(A) 与 r(A) 的关系,确定解是否存在。
(2) 继续对增广矩阵实施初等行变换和列对换,使之变为解方程组的标准型:
[IrOCOrO],C=(cij)r×(n−r)
从而得到特解 [rO] ,基础解系 η1,η2,⋯,ηn−r 。
(3) 根据列对换情况,调整各个分量,最后得到原方程的特解和基础解系。
非齐次方程组: AX=β ,其中 β=0
结构定理
α=γ+k1η1+k2η2+⋯+kn−rηn−r
r 特解 {η1,⋯,ηn−r} 是 AX=0 的基础解系。
齐次方程组: AX=0 的解空间 VA⊆kn 子空间
dimVA=n−r(A)
推论6:设 Ax=β(β=0) 的解解为 γ ,相伴齐次 Ax=0 的基础解系为 η1,⋯,ηn−r 。
(1) γ,γ+η1,⋯,γ+ηn−r 线性无关
(2) Ax=β 的任一解可表示为如下形式:
ξ=γ+c1(γ+η1)+⋯+cn−r(γ+ηn−r)
其中 c1+c2+⋯+cn−r=1
证明:
(1) 不妨设
λ0γ+λ1(γ+η1)+⋯+λn−r(γ+ηn−r)=0
A(λ0γ+λ1(γ+η1)+⋯+λn−r(γ+ηn−r))=0
⇒(i=0∑n−rλi)Aγ=(i=1∑n−rλi)Aηi=0⇒i=0∑n−rλi=0⇒λ0=0
⇒λ1η1+⋯+λn−rηn−r=0⇒λ1=⋯=λn−r=0⇒λ0=0
(2) 任意解
ξ=γ+k1η1+k2η2+⋯+kn−rηn−r,ki∈K
=(1−k1−⋯−kn−r)γ+k1(γ+η1)+k2(γ+η2)+⋯+kn−r(γ+ηn−r)
⇒i=0∑n−rci=1
A((c0+c1+⋯+cn−r)(γ+η1)+⋯+cn−r(γ+ηn−r))=(c0+c1+⋯+cn−r)Aγ=β
方程 Am×nx=0 , VA 解空间
⇒dimkVA+r(A)=Vk
应用一: A:n 阶方阵,叫 A 非奇异 ⇔Ax=0 只有零解。
/example/ A2−A−3In=0 ,求证: A−2In 非奇异。
证明:凑因子法,
(A−2In)(A+In)=In
线性方程组解法:只要证:(A−2In)x=0 只有零解。
Ax0=2x0
A2x0=2Ax0=4x0
(A2−A−3In)x0=−x0=0⇒x0=0
应用二:利用 r(A) 求 VA 、
/example/ 设 λ1,⋯,λn 是 k 中不同的数,1≤k≤n−1
(I)⎩⎨⎧x1+x2+⋯+xn=0λ1x1+λ2x2+⋯+λnxn=0⋮λ1k−1x1+λ2k−1x2+⋯+λnk−1xn=0
(II)⎩⎨⎧λ1kx1+λ2kx2+⋯+λnkxn=0⋯λ1n−1x1+λ2n−1x2+⋯+λnn−1xn=0
设 (I) 解空间 V1 ,(II) 解空间 V2 。证明: k=V1⊕V2
证明: V1∩V2 是 (I) 与 (II) 联立之后新方程组的解空间
(III)⎩⎨⎧x1+x2+⋯+xn=0λ1x1+λ2x2+⋯+λnxn=0⋮λ1n−1x1+λ2n−1x2+⋯+λnn−1xn=0
系数矩阵为 A .
∣A∣=i=1∏n(λi−λ)=0
r(A)=n⇒V1∩V2=0
⇒V1∩V2=V3=0
A=(A1A2)
r(A)=n,⇒r(A1)=r,r(A2)=n−k
dimV1=n−r(A1)=n−k,dimV2=n−r(A2)=k
dim(V1⊕V2)=(n−k)+k=n=dimKn
应用三:利用 VA 来求 r(A)
/example/ 设 A∈Mmn(R) ,证明:r(AA∗)=r(A∗A)=r(A)
证明:
AX=0⇒AA′X=0⊆VA⊆VAA′
任取 x0∈VA′A ,此时 x0∈Rn 且 A′Ax0=0
令 X0=a1a2⋮an∈Rm , (Ax0)′(Ax0)=0
⇒[a1,⋯,am]a1⋮am=0⇒i=1∑mai2=0⇒∀i,ai=0
⇒Ax0=0⇒VA′A⊆VA⇒VA=VA′A⇒r(A)=r(A′A)
结束.
更新日志
2025/10/12 15:13
查看所有更新日志
c9ee8
-plume于a28aa
-a于